89元一张,我被电影票价劝退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 宛其编辑 | 李秋涵,授权海外服务器转载发布。
为了支持偶像朱一龙参演的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小鱼原本计划在电影点映时就买票,不过当时她家周边的电影院只有一场场次可选,还是在工作时间,她犹豫一番,没及时下手。等到元旦假期再买时,票价涨了将近 40 块钱。小鱼开玩笑说,买票不趁早,钱包两行泪。如果不是为了自家偶像,她肯定就放弃了。
“票价涨了,肉疼”、“为什么票价又涨了”,在社交媒体上,从 2021 年年初开始,就有不少观众对票价上涨的吐槽。
的确,低价看电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电影票价在不断攀升。据拓普数据统计,刚过去的 2022 年元旦档,内地平均票价达到41. 4 元,而疫情之前的 2018 年元旦档,票均价为34. 7 元。四年来,票价增涨了19%。
2018 年- 2022 年元旦档票房信息
来源 / 拓普数据
这只是电影票价上涨的一个缩影。从全年票均价的大盘来看,据拓普数据统计,疫情后, 2020 年平均票价为36. 99 元,同比下降0.32%,一度略有所降低,但到了 2021 年,平均票价达到40. 3 元,同比又增长了9.5%。
提高影院收益,涨价成为最直接、最为有效的方式。但即便票价日益上涨,影院还是开心不起来。
广州的一名前影院经理周扬对于“涨价”表示委屈,他说,尽管票价在提升,但“迫于租金、人力等硬成本支出,影院依然很难回本,多半的影院仍处于亏损状态。”他解释。
一位院线经理同样表达了担忧,“赶上疫情,人们花钱谨慎,真正能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好内容本来就供给不足,票价又在上涨,影院的收入还会降低。”他说,行业已经陷入了一种死循环。
电影票价,涨涨涨
2022 年元旦档上映了《反贪风暴5》《李茂换太子》《以年为单位的恋爱》等 6 部电影。据深燃了解,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部分影院的2D电影票价已经高达 89 元。
根据拓普数据统计,疫情之后,元旦档平均票价大幅上涨过一次,由 2020 年的36. 1 元上涨到 2021 年的40. 3 元,涨幅达11.6%。 2022 年元旦档平均票价达41. 4 元,相较于 2021 年的均价又增长了2.7%,再创新高。
2018 年- 2022 年元旦档平均票价
来源 / 拓普数据
电影票早已过了“一杯奶茶钱”的年代,如果同时还搭配奶茶、爆米花等消费,周扬说,“在广州人均可以达到 100 元”。 2021 年两人结伴一起看电影的比例达到63.5%,也就是说,囊括周边消费,完成看电影的仪式感,双人能花 200 元以上。
综合来看,目前提高票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提升平均票价;另一种是在周末和节假日弹性涨价,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票价涨幅较大,部分地区溢价甚至超过一倍。
更让大众印象深刻的涨价,发生在 2021 年春节档。灯塔专业版发布的《 2021 春节档市场数据通查报告》显示,北京是春节档票价涨幅最大的城市,涨幅达35.9%。当时当地黄金场场次,一张《唐人街探案3》票价均在 90 元以上。
而在全国范围内,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 2021 年春节档全国平均票价为49. 1 元,比 2019 年春节档平均票价高出4. 5 元,增幅为10%。
根据物价发展与供需关系调节,票价在合理范围内上涨,本无可厚非,不过眼下,涨价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据拓普数据显示,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的电影票均价分别为34. 4 元、35. 3 元、37. 1 元、36. 99 元、40. 3 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6%、2.6%、5%、-0.32%、9.5%,除 2020 年影院受疫情停工等其他因素影响,票价略微回落,整体增幅在扩大。
究其原因,一部分和互联网平台票补减少有关。从 2014 年开始,美团、猫眼、淘票票等票务平台竞相补贴,将单场票价压至9. 9 元,19. 9 元,甚至出现 0 元购票的情况。从 2018 年 10 月,有关部门宣布取消票务补贴开始,票价逐渐回归市场价格。
2012 年- 2019 年全国影院平均票价趋势图
来源 / 拓普电影数据库
另一部分原因,则和影院的生存状况有关。
根据拓普数据统计, 2021 年观影人次比 2019 年下降了5. 63 亿,上座率下滑了7.6%。
观影人次下滑,影视发行人士高卫峰表示原因主要有三点。有疫情的影响,有其他文娱生态与影院生态竞争带来的影响,也有院线市场提供的电影质量,和市场需求不匹配等的影响。
人次下降了,但电影院需要负担的房租、物业等硬成本没有少,电影院首先要解决如何养活自己的问题,“涨价成为院线维系生存的方式。”影院经理周扬说,他预估,“全国大约有80%的影院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匹配上价格的提升,一些影院也在想办法。一位院线经理提到,现在会在电影院增加按摩椅,或是增设“无接触验票”,让观众感到卫生安全,提升对影院的信任。不过,这些都还是尝试阶段,反馈褒贬不一。
有院线经理表示,目前票价收入还未达到营收平衡点,即还未覆盖影院成本,未来或将会继续提升。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档,势必又有一轮涨价。
观众会买账吗?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虽然票价在上涨,但单个影院平均盈利能力还在下降。据拓普数据, 2021 年电影银幕数增长到8. 2 万块,电影总票房是472. 58 亿,也就是说单块银幕一年仅分到 57 万元收入。而在 2018 年、 2019 年,单块银幕可分到的收入分别为 101 万元、 91 万元,仅相较 2019 年, 2021 年就下降了37%。
票价对票房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影响比想象中的更广。
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些高票价让部分观众对影院望而却步。
周破是一位资深影迷,还是猫眼上朝阳区前 800 名观影量的用户。疫情之后,为了买到更低价的电影票,他和一群电影爱好者聚集在微信群,会特地寻找那些购买了电影院会员卡的人,互相比价,谁给的价格低再买。
周破介绍,在他的购票圈里,价格有的从 40 元变成了 50 元,有的从 60 元变成了 70 元,基础价不高,但涨幅的确大。在购票平台上,如果普通厅放映的电影,质量不是特别好,超过 50 元他就不会购买了,因为心理评定“不值”。
一位 90 后长沙影迷也向深燃表示,“平时一场电影 40 多元,如果不是特别想看的题材,都不想进电影院了。”他表示,周围很多朋友都有这种想法。
票价到底影响了多少人走进电影院,不同行业人士观点不一。毕竟,内容才是影院能否吸引观众的决定性因素。
一位影视公司的CEO对深燃提到,“对于一些三四线以下城市的观众而言,看电影是需要计划的,是一个有仪式感的重决策。”在他看来,对于票房潜力更大的下沉市场,吸引他们进入电影院,最大的动力还是电影本身,票价上浮影响不大。
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当下优质内容供给不足的背景下,“绝大多数稍微有卖点的国产片,都集中在节假日上映”,电影博主口袋君提到,片方都有不想犯错的焦虑心态,希望在节假日搏得高票房。
这给观众带来的影响是,有兴趣去电影院看的电影,也主要集中在节假日,这个时期往往会弹性涨价,价格甚至是平时的一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让看电影不再是一种冲动型消费,而是需要“出行规划,谨慎选择”的娱乐方式,如果碰上体验不好,还会造成消费者“心理不平衡”。
“票价上涨会赶走一群人,看的片子觉得值不回票价,又会赶走一部分观众。”多位院线经理对涨价的后遗症表示担忧。甚至在心理博弈之下,这类观众会倾向于到流媒体上看电影,或是买个投影仪,让影院更难有机会将普通观众转化为习惯在影院消费的影迷。
至于电影院能为观众提供的社交功能,也主要在节假日有机会发挥效力,“其他时间段仅仅是当做娱乐消费,要花 100 元来看电影,会被劝退。”一位影迷坦言。
“平时整体上涨,节假日弹性涨价”的策略,到底是市场的理性选择,还是影院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的方式,行业人士尚无定论,但不论出自哪种原因,都无法解决能否为观众带来“值回票价”体验的问题。
一位影视公司CEO提到,健康的电影市场里,票价不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是由内容本身决定的,“观众愿意买票的好内容就挣钱,产出不好的内容就赔钱。”现在,很多观众一年选择一部电影,且集中在热门档期,这不是电影院希望看到的。
一切要回归内容
其实回归内容本身,如果影片制作成本高,内容优质,票价上涨,观众也并非不买单。
比如《沙丘》。电影院相较流媒体而言,其价值在于大屏、音效和氛围感,虽然很多观众对这部电影节奏和内容有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部为院线而生的电影,《沙丘》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音效、视觉上的审美体验,对于核心观众而言,这类电影有溢价的空间。
但尴尬的是,一位影院经理表示,“当前观众还是觉得烂片多。”
“涨价带来的风险不小,越来越少的人买票,大家的选择会越来越谨慎。出现了《你好,李焕英》这样的爆款,大家才去看,其他的片子稍微差一点,就没人看了。”一位影院经理肯定了拉回观众的核心还是在电影内容,但在内容质量短期内还改善不了的情况下,长远来看,票价上涨会给影院带来危机。
在 2020 年疫情之后,院线都期盼着一部大片把观众拉回,一年半过去,出现过《你好,李焕英》《长津湖》这样的爆款,但是新问题出现了。“除了春节档和国庆档,其他时间院线空空。”周扬说。
有卖相的影片都扎堆在节假日上映,这让影院节假日排片排不过来,也压缩着中腰部影片的生存空间。 2021 年票房破亿的影片数量占比,相比 2019 的16%下降了5%,票房低于一千万的影片数量占比,相比 2019 年的65%上涨了6%,达到了71%,两极分化明显。
一位北京的影院经理提到,本来“大片不太应该挤占档期,对于这类影片,提升票价很多观众还是会买单,那些小成本的电影或类型片,更需要空间。”但现在的市场情况是,除了节假日情况尚可,平日上座率低迷,大片也没有上映的信心。
这带来的结果是,高卫峰表示,“电影院现在被动依赖头部,这将会导致市场严重不健康。有生产腰部影片的公司经营不下去,转行做了其他业务。”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位行业人士总结,为了减少亏损,调高票价,但内容不够好,不足以吸引观众,导致上座率下滑,带来的结果还是影院亏损严重,上游公司吸引不到投融资,运营困难,优质的影片产出受影响。
在 2021 年 12 月 29 日的中国电影金鸡奖论坛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就提到,整个影视行业的投资出现了严重紧缺,社会资本对电影行业的投入出现断崖式的下滑,许多电影公司的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同时他还提到,三角债在行业非常普遍。
“一年下来没有几部让观众有印象的电影,大量腰部电影得不到关注,最终损失的是投资人的资金。”一位影视公司CEO说,这样持续下去,整个影视产业链恐会出问题。
多位行业人士对深燃表示,观众观影次数和一年能出产多少票房,都由能让观众买票的好电影数量决定。归根结底,只要电影的质量提上去,观众还是会被拉回电影院的。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值得观众买票的电影太少了。”上述影视公司的CEO对深燃说,在他看来,票价上涨并非完全没好处,也能淘汰一批不用心做好电影的人。
“现在再也不是随便拍拍,就能赚钱的年代了”,他说。
*题图来源于《穿越寒冬拥抱你》。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鱼、周破、周扬为化名。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