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院士详解:5G 工业互联网机遇和挑战
6 月 28 日消息 从 2019 年 6 月正式发放 5G 商用牌照,到 2021 年 6 月实现规模商用,我国不仅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 5G 商用网络,而且 5G 的数字化触角更是从 ToC 的消费者市场,逐步拓展到工业互联网等 ToB 的垂直行业市场。
但是,5G 使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也并非一路坦途。那么,5G 走向工业互联网等 ToB 市场过程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对此,在 2021 年世界 5G 大会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 C114 专访时为我们进行了解读。
5G 为工业高质量、低成本数字化转型打下基础
当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质量最高的 5G 商用网络,应用侧也在不断创新。
面向消费者的 ToC 市场,VR/AR 应用、5G 云游戏、360 度超高清视频等增强型移动宽带应用,已经在消费端绽放异彩。而面向垂直行业的 ToB 市场,工业互联网等典型场景也在飞速发展。
在邬贺铨看来,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 的高带宽、低时延是比较能适合工业应用的,作为工业生产装备跟工控设备的连接。
谈及我国在发展工业互联网方面的优劣势,邬贺铨指出,“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基本完成以后才推信息化,而中国是在工业化没有完成的时候就推信息化,虽然这是我们的劣势,但也是我们跨越发展的优势。因为,并不一定要先把工业化完成了再来推动 5G 的应用。”
虽然在工控设备连接技术方面,国内企业的 PLC 大部分都依赖于进口。但邬贺铨认为,“我们可以开发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 IT 和 OT 生产运行技术的新型工业网关(5G 工业网关),来简化工厂中数字控制的层次,直接推进 IT/OT 的融合。为我国工业高质量、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打下基础。应该说,现在中国的工业正面临一个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新阶段。”
而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我国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今年印发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提出的与 5G + 工业互联网的目标主要包括,到 2023 年,在 10 个重点行业打造 30 个 5G 全连接工厂,打造 10 个“5G +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成 8 个“5G + 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深化“5G +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等。
看问题:“头重脚轻”和“重外轻内”
虽然 5G 工业网关等是切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绝好机遇,但国内产业链上有些企业对这个问题认识的还不够深刻。
邬贺铨指出,很多企业存在“头重脚轻”和“重外轻内”两大问题:
“头重脚轻”是指,很多 ICT 企业并不了解工业行业,就“避重就轻”选择主攻企业“大脑”和企业平台。但这是“头重脚轻”。因为有了大脑,却没有数据,起不了任何作用。
“重外轻内”是指,很多 ICT 企业过多地关注外网。为了网络的低时延、高可靠、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网络,做很多标识系统固然重要。但更多的工业企业是个相对封闭的内网,工厂中很多传感器、机器根本不需要连到外网。
因此,邬贺铨认为现在还是要把重点、着力点放在最底层的机器联网。与手机不同的是,工业模组还需要标准化、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有更多的接口、高可靠、抗电磁干扰、适应高低温、防爆等能力,同时在成本等方面还有诸多挑战。
邬贺铨同时指出,工业应用与消费应用有很大不同:消费应用是共性的,而工业应用每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需求都是个性化的,所以要一个一个企业进去,而且要适应 5G 的需要;还有跟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不同的是,5G 在工业上是新的应用,需要有一个重新的开发。
5G 将成全民智能化工具和产业好助手
谈到历届世界 5G 大会的焦点话题,邬贺铨回忆到:第一届世界 5G 大会正好是 5G 刚刚商用,那时候 5G 还没有真正铺开,当时相当于一个产业的动员令,动员更多的产业、社会来关注 5G;去年的第二届世界 5G 大会时 5G 已经商用一年,产业在网络建设上有了一些体验,但是也暴露了网络建设成本、基站功耗等一些问题。
而对于即将于 8 月 6 日-8 日在北京召开的 2021 世界 5G 大会,邬贺铨展望道,首先,由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今年的世界 5G 大会“绿色发展”话题仍然会是一个热点;同时,更多会关注 5G 如何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例如超高清视频的业务。
此外,邬贺铨认为,今年世界 5G 大会还会更关注 5G 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以及如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应有的支撑。世界 5G 大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通信领域,实际上已经将医疗卫生、教育、农业等行业都吸引进来,真正体现 5G 成为全民智能化的工具,也成为产业很好的助手。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