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国缘何这样急着“跳出来”
原标题:这些小国缘何这样急着“跳出来” | 新京报快评
近日,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政治动作”引发关注。前不久,三国官方代表紧随美国议员的脚步窜访台湾,尤其是立陶宛主动卷入了台海事务,试图搅乱台海问题以及中美关系,浑水摸鱼。
其实,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不仅在对华政策上有很多小动作,在欧盟和俄罗斯,或者说西方与俄罗斯之间,也试图扮演“狐假虎威”的角色。
如果回顾一下波罗的海国家的外交历史会发现,这三国的外交如果处于活跃期,往往是大国政治剧烈波动的信号。当然,小国要玩大国政治的游戏,并非容易的事情,稍不留神,就会成为牺牲品。
波罗的海三国终归是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小国,要在大国的世界政治舞台上露脸,也要冒着鼻青脸肿的风险。
波罗的海三国上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还是在“冷战”终结时。“冷战”结束三十年来,欧亚大陆的格局发生历史性的巨变,而波罗的海三国的举动则可以视为这一历史性地缘大变局的信号。我们需要从外交的现象看到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波罗的海国家在外交上的“冒险”和躁动,如同地震前小动物的反常行为一般。
其实,波罗的海远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立陶宛或者波罗的海国家之所以屡屡在大国关系议题上急于跳出来,根本原因是害怕被忽视,被抛弃。在大变局之下,波罗的海国家深深的焦虑感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
从奥巴马政府后期开始,美国政府有意识地进行战略收缩和调整,整体的方向是从欧亚大陆回撤到海洋,这体现在“亚太再平衡”、“印太战略”这样的概念上。
波罗的海国家依附于美国,尤其是在安全上依赖北约的保护,美国的战略收缩必然让处于“边缘”的波罗的海以及中东欧国家感到“寒冷”。
现在,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逻辑。中国在亚太地区依然保持了地缘经济合作的态势,尤其是明年年初就要落地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展现出区域开放、合作的发展态势。反观欧亚大陆西端,“冷战”的遗产还没有消化,但“冷战”的思潮已经回归。
美国和北约没有遵守“冷战”后的承诺,一路向东,就像普京在年度新闻记者会上所说的,美国正站在“俄罗斯的大门门槛上”。
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美国和北约已经逼近了俄罗斯的核心战略区,这一地缘政治的格局是波罗的海、乌克兰问题的根本原因。
波罗的海三国在2004年加入北约,北约在波罗的海的驻军和军事演习,无疑就是在俄罗斯鼻孔下的活动。波罗的海国家终归还是在俄罗斯与西方战略博弈的“五指山下”。
所以,在中美关系上,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使出“打台湾牌”,甘当“急先锋”的小伎俩,无法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议题捆绑在一起。
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目标是维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近来对于波罗的海国家的挑衅行为,我们严正有力回应,表明的正是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态度。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 | 孙兴杰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责任编辑:张建利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