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野生鹿群2019年就有了新冠抗体,这意味着啥?
原标题:美国野生鹿群2019年就有了新冠抗体,这意味着啥?
据外媒报道,在近期发布的一项回溯研究中,美国农业部(USDA)动植物卫生检验局(APHIS)的研究人员称,在美国野生白尾鹿群2019年采集的血液样本中发现了新冠病毒抗体的痕迹。
然而,美国农业部却对此予以否认,称这“几乎可以肯定是假阳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019年样本新冠抗体呈阳性
这意味着啥?
据悉,美国农业部(USDA)的研究人员对来自密歇根州、伊利诺伊州、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600多只野生白尾鹿血液样本进行了新冠病毒抗体分析。结果发现,共有三分之一被抽样的白尾鹿体内存在新冠病毒相关抗体,其中密歇根州有高达60%的样本检测出了抗体。
7月29日,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验局(APHIS)的研究人员以预印本形式在bioRxiv平台发表了相关论文《野生白尾鹿感染新冠病毒研究》。文中写道,研究人员对2011年至2021年间采集的白尾鹿血液样本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1月至3月收集的385份血液样本中,有40%能检测到新冠病毒相关抗体。
而值得注意的是,进一步检测发现,在2020年1月前收集的239个样本中,同样发现了新冠病毒阳性抗体的存在。其中,2020年初收集的样本中有3例检测出相关抗体,2019年收集的样本中有1例检测出相关抗体。2011年至2018年的样本中,未发现任何抗体存在。
那么,2019年这1例阳性结果,是否意味着新冠病毒在美国野生动物中出现的时间提前至了2019年呢?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对此进一步解释道,2021年大部分阳性样本的抑制率在80%~100%,而2019年和2020年阳性样本的抑制率相对较低,仅有30.03%~43.72%。通常而言,抑制率大于30%,就会被认定为阳性。然而,较低的抑制率可能受其他因素干扰而出现,比如潜在的免疫增强或减弱、非特异性抗体结合或检测到其他冠状病毒抗体导致的交叉反应。
美国野生白尾鹿血清样本检测结果示意图。图据bioRxiv
美农业部前后说法矛盾
美专家认为不排除交叉感染
然而,据美媒报道,美国农业部直接否认了这一可能,称这“几乎可以肯定是假阳性”,因为它的抗体水平非常低。而这与其此前声明称“对检测结果十分有信心”略显矛盾。
据美媒报道,美国农业部此前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所有检测程序都采取了合理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研究人员还使用了两台不同的机器进行抗体测试,以确保得出结论的准确性。因此,相关数据结果表明,新冠抗体在鹿群中已相当普遍,大量的鹿很有可能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
此外,美国农业部同样在一份声明中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表示,“第二次检测的结果反映了第一次检测的发现,即确实检测到了新冠抗体。”
美国《国家地理》进一步分析道,如果检测到的是其他冠状病毒的抗体,那么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和疫情期间采集的白尾鹿血液样本中,其体内的抗体水平应该相似,但239个样本中仅有1例为阳性,说明并不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
但非营利组织FIND的新兴威胁和全球卫生安全主管丹尼尔·鲍许则认为,尽管两次测试让他对这一研究结果有信心,但并不能完全排除交叉反应的可能,因为可能有许多尚未被发现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
鹿群感染途径仍然成谜
德堡所在州曾突然叫停鹿群采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这些白尾鹿究竟是如何被感染的?
美媒报道指出,尽管研究人员怀疑野生鹿群是被人类感染的,但他们对感染途径并没有任何确切的结论。他们在论文中列举了新冠病毒进入野生鹿群的几种潜在传播途径:一是与人类接触(感染),包括圈养鹿、实地研究、保护工作、野生动物旅游、野生动物康复、补充喂养和狩猎等多种活动都有可能实现传播;而其他的潜在传播方式,包括通过受污染的水源或接触其他被感染的物种。
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美国“全国鹿协会”官网7月14日的消息,由于新冠病毒影响,马里兰州和西弗吉尼亚州在2020年秋天完全停止了对猎杀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采样测试工作。
巧合的是,美军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就坐落在马里兰州,距离西弗吉尼亚州也不远。根据美国媒体此前的报道,2019年7月,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因废水净化系统出现故障”而被暂时关闭。
马里兰州西部坎伯兰市地方媒体“时代新闻”网站称,2020年秋天的那次停止采样,是自2010年在马里兰州鹿群中首次发现“慢性消耗性疾病”以来,第一次停止采样测试工作。马里兰州自然资源厅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这是为了防止新冠病毒传播,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红星新闻记者 徐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小浪早读湖南
责任编辑:祝加贝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