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开始
中国国际电视台4月10日消息,法国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已于当地时间周日开始。
12名参选者中获得最多选票的2名候选人将于4月24日进入第二轮,即最后一轮投票。
相关新闻
法国大选,马克龙赢定了?
4月10日,法国总统大选举行第一轮投票。权威民调机构IFOP 4月8日晚更新的第一轮投票意向显示,现任总统马克龙的支持率相比一个月前明显下滑,以26%的微弱优势位列第一;极右翼“国民联盟”党主席勒庞和极左翼政党“不屈法兰西”候选人梅朗雄的人气则一路走高,以24%和17%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其余几位主要候选人的支持率均未超过10%,包括共和党候选人佩克雷斯(9%)、极右翼候选人泽穆尔(9%)、绿党候选人雅多(5%)、法共候选人鲁塞尔(2.5%)、社会党候选人伊达尔戈(2%)等,已无望进入最后角逐。而第二轮投票很可能会复制上届大选的局面,由马克龙与勒庞对决,预测马克龙将以52%比48%的得票率险胜,获得连任。
俄乌开战之初,马克龙的民意曾一度遥遥领先,勒庞、泽穆尔和梅朗雄等人则因亲俄立场而不被看好。但随着战事陷入胶着,通胀加剧,能源和粮食价格暴涨,法国民众更加关注自身的购买力问题,勒庞频繁宣传提升购买力的应对方案,支持率迅速攀升,直追马克龙,为选情增加了不少悬念。此外,多轮民调结果表明,选民的消极态度是本届大选的重大不确定因素,或将影响最终的选票分布。
高弃权率与“摇摆”的选民
在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两大危机的阴云笼罩下,本届总统大选显得异常冷清:竞选集会被压缩到最小规模,传统的候选人辩论也被取消。而马克龙对战勒庞并获胜的预测,与2017年大选如出一辙,对选民而言没有任何吸引力。以上各种因素导致法国民众对选举更加冷漠,预计首轮投票的弃权率接近30%,或将创造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为提高选民参与度,保证大选结果的合法性,政府逐步放宽防疫措施,于3月中旬取消疫苗通行证,法国疫情再次出现反弹后,政府又宣布新冠检测呈阳性的选民可以临时免除隔离限制,建议戴口罩前往投票站。马克龙的竞选团队一周内花费数万欧元,在脸书(Facebook)网站上投放广告,号召无法前往投票站的选民办理委托手续,广告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年轻人和65周岁以上民众。
对勒庞和梅朗雄而言,想与马克龙一争高下,争取更多选民参与是关键因素。在勒庞的支持者中,年轻人和草根阶层占了很大比例,也是弃权率最集中的人群。梅朗雄所在的左翼阵营中,候选人众多却各自为政,左翼选民的积极性不断受挫,是导致弃投的重要原因。
政府和各路候选人的努力并没有提升选民的投票意愿。大选将近,三分之一的选民仍未决定是否会参加投票。更有37%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多位候选人的执政纲领大同小异,对于勒庞和泽穆尔,马克龙和佩克雷斯,梅朗雄和法共候选人鲁塞尔,目前还不确定会投票给谁,可能会临时改变主意,大大增加了选举的不确定性。
民主“疲惫感”与政治信任危机
当被问及对当前法国政治和选情的态度,超过七成的法国民众选择了“厌倦”(lassitude)和“怀疑”(méfiance)这两个关键词。选民放弃投票或犹豫不决,暴露了法国民主政治的深层次问题。 在法国,随着传统左右翼政党分裂和日渐失势,选民的政治派系也逐渐模糊。2017年,民众选择政治新秀马克龙,寄望“非左非右”的中间路线可以解决法国社会的沉疴。然而,马克龙上任后奉行自由主义,强推劳动法和国企改革,提高燃油税的政策触动法国民众根本利益,因此所引发的“黄背心”运动竟然获得高达七成以上的支持率,体现了公民对法国民主政治的集体性失望。 民调显示,法国民众对各级政府的信任度从地方到中央逐级递减,最高的是市镇(63%),其次为省、大区,最低的是中央政府(35%)。去年6月的大区和省议会选举,曾一度被认为是总统大选的风向标。但两轮投票的弃权率均高达三分之二,是除全民公投外所有选举中投票率最低的一次,执政的共和国前进党也遭遇惨败,选民以冷漠和反对态度表达对马克龙政府的不满。
同时,政治人物面临严重信任危机。很大一部分放弃履行选举权的公民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自己的生活都难以得到改善。《费加罗报》公布的统计称,约80%的受访民众认为马克龙能够成功连任,但真正希望他获胜的人仅有20%。
从表面上看,当前的俄乌战事吸引了媒体全部注意力,候选人没有空间展开竞选活动,导致民众对大选漠不关心。事实上,马克龙凭借俄乌危机的“聚旗效应”,民意大涨,抢先占领优势;传统左右翼政党在俄乌开战前就内部分裂严重,现在则以战争为借口掩盖其颓势;勒庞极力展示“去激进化”的形象,试图让选民不再关注她的亲俄立场……各派候选人或多或少都利用了俄乌危机,以实现各自的政治目标,对法国社会面临的通胀加剧、能源和食品涨价、欧洲安全、疫情反复、气候变暖等现实问题,却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进一步打击了民众对大选的兴趣。
购买力问题凸显极左、极右短板
自2021年6月以来,法国就面临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俄乌冲突升级引发的能源和食品供应紧张,导致通胀加剧,今年3月已经达到近40年来最高涨幅。购买力成为选民关注的首要议题,多位候选人也以不同方式表态,希望吸引更多选票。
马克龙在执政期间,通过降低税收、提高失业和能源补贴、干预燃气涨价等具体措施,抑制通胀对法国家庭的影响,被媒体称为“购买力总统”。但作为候选人,马克龙在施政纲领中却刻意回避“购买力”一词,而强调提高就业率和工资水平,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物价上涨。勒庞在纲领中也提出了加薪和降税两大措施,但主张停止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与西方国家的“主流”态度不一致。梅朗雄则表示,要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减少工作时间,提前退休年龄。经济学家批评称没有“魔术钞票”,梅朗雄的政策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
俄乌危机效应正在逐渐减弱,马克龙忙于履职而忽视竞选,是导致其民意下跌的主要原因。传统政党一盘散沙,民众对政治失望,极端势力借机迅速扩展其影响,勒庞和梅朗雄的支持率分别达到了历次竞选的最高位。然而,从解决购买力难题的对策来看,极右和极左政治力量并不具备成熟的执政能力,加上传统政党仍然掌握着法国国家和各级地方议会的基本盘,勒庞和梅朗雄想要大选中获得进一步突破,还面临很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