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疫情和战争,让德国护士“抛弃所有幻想”
德国《明镜》周刊2022年第15期文章,原题:护士的抗争 在从事这一行业十多年后,这位来自柏林的男护士已经抛弃了所有幻想:能下班后带着好心情回家,还能像学校所学的那样去护理病人,更能让患者信任医院并获得悉心照料。30岁的他认为,缺少人手与管理漏洞使得医护人员甚至没时间上厕所,医院也不再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好地方。长期以来,医护人员选择无私奉献,才使得这种医疗体系得以正常运转。
多年来,德国的医护人员一直保持沉默,这名柏林的护士现在想要的是医疗机构能有更好的医护质量。在德国的医院和诊所,护士每天都在应急状态下工作。最近几个月,160多名来自德国各地的护士向媒体讲述了自己痛苦的工作遭遇。他们常因超负荷工作引发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如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在急诊室,新生儿在慌乱中摔到地上等。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近年来,本该治病救人的地方却成为危险场所。
这种乱象的根源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德国医疗行业的私有化浪潮。从那时起,德国医疗机构的运营就以经济指标为导向。对管理者而言,多聘用医生是值得的,因为医院可安排更多的手术以获得丰厚收入,而多雇用护士则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所以,这个费用多年来就被一省再省。
自2004年起,德国医院不再根据患者住院天数和所需护士数量计费,而是按照手术数量计费。与此同时,经营者变本加厉地追逐利润。2012年,德国每名专业护士必须服务13名患者。这一数字在瑞典仅为7.7,在美国为5.3。虽然这类状况后来有所改观,但其造成的不良影响至今犹存。国际研究表明,患者死亡数与护士工作量呈正相关。德国患者保护基金会主席布里施说:“有尊严的护理是以有尊严的工作条件为前提的。”
据德国柏林爱丽丝-沙罗蒙应用技术大学对约2700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近40%的护士去年考虑过放弃这个职业,1/3的护士希望减少工作时间。另外,德国医院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国有22300个护士岗位空缺,是2016年的3倍多。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乌克兰难民病患的持续增加,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最近一天晚上,德国维瓦特斯诊所的一名助产士一直奔忙,8小时不间断。7名待产孕妇令她和另一名同事忙得团团转:一会儿呼叫铃响了,一会儿电话响了,一会儿去另一名产妇处。虽然不容易,但总要保证“我马上到”。
这名助产士8小时内什么都没喝,这样就不必去厕所。她还不得不让一名正在招手的产妇失望:“很遗憾,现在没有空着的产房。”另一名孕妇当晚几乎必须独自产下她已死去的女儿,孩子在母亲怀孕第23周胎死腹中。“我竭尽所能去帮助她和她的伴侣,化解恐惧、悲伤和绝望。但我做得不好,因为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离开她。”这名助产士说,孩子生出后,她休息了十分钟,然后给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的“新生儿”测量身高体重,“重269克,身长31厘米,我们为她按下脚印并为其拍照”。这时,隔壁产房又传来新生儿的哭声。
这名助产士后来在工作报告中写道:“由于工作量太大,无法保证足够护理。”她做助产士已经一年了,觉得焦头烂额,不知道还能这样工作多久。(作者马库斯·德特默等,寇瑛译)
责任编辑:祝加贝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