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YYDS了!14万年轻人患上这种病……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三节课(ID:sanjieke01),作者:关关,授权海外服务器转载发布。
哈喽大家好,我是互联网迷惑行为收集大师关关。
互联网世界总是喜欢用病症区分人群,社交恐惧症、社交牛逼症、躺平综合症、内卷焦虑症……
没点大病你都不好意思在网上跟人家聊天。
但我最近发现了一个新型社会病。
在豆瓣有十四万年轻人称急需复健自救;还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直奔千万。
患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把绝绝子、无语子、凉凉、YYDS一类的网络流行语,挂在嘴边。
不管啥时候都习惯使用“梗”去交流,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语言越来越贫乏。
言不由衷,词不达意。
这就是——「文字失语症」。
在我点进这个十四万人集体复建的小组之前,并没有想到,自己竟然病得这么严重。
你患上“文字失语症”了吗?
人们对失语的焦虑,从小学生用YYDS写作文开始。
咱们小时候,作文的套路金句是: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
现在可不一样。
评价鲁迅先生,小学生写道:鲁迅先生,YYDS!
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喜欢数学老师(没有说其他老师不好的意思)!
写一件周末最开心的事情:周末去吃了烤鸭,AWSL!
不仅是小学生,前段时间铺天盖地的“绝绝子”也让大家叫苦连天。
想逃,却发现自己早已成为其中一员:
发朋友圈卡在短短几十字的文案上,开始花钱请人「定制朋友圈」;
线上聊天用梗和表情包不是因为觉得有趣,而是想不出怎么用文字抒发情绪;
日常沟通时,常常在脑子里浮现表情包,却在脱口而出时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网络用语被现实建构,同时也在建构着现实。
于是便有了这十四万「文字失语者」的相见恨晚,集体进行“语言能力复健”,摆脱流行语和梗,更精准恰当的表达自己。
文字能力者的回帖被视作是“进组扶贫”,扶的是语言表达的贫瘠;
进组询问求助的人,也调侃性地称自己为“文盲”。
复健之前,不妨也来自检一下,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看看自己有没有文字失语症。
第一题:什么词能代替「凡尔赛」?
第二题:如何用比较正规的语言表达「割韭菜」?
第三题:「YYDS」怎么用其他的语言表达?
感觉如何?
这些,都是文字失语的代表性病症,也是当代年轻人正在求助的问题。
第一题「凡尔赛」,就把不少病友难住了。
大家都开始回忆在凡尔赛文学没火之前是怎么说话的。
最后,病友认为最贴合凡尔赛含义的是「明贬暗褒」,嘴上说着自己这不好那不好,实则都拿很好的东西拿出来炫耀。
第二题「割韭菜」,病友给出了很多代替词汇,「剩余价值被剥削」、「竭泽而渔」、「洗脑需求,控制供给」……
但并没有讨论出一个比较精准的用词,各有各的理解。
第三题「YYDS」的解析空间就更大了,作为近期最流行的形容词,病友们纷纷表示词义太模糊、一成不变。
如果想形容一个人业务能力很好,可以说业务绝佳、素质过硬;
想形容东西好吃可以说入口即化、丝滑绵软;
想形容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可以说蕙质兰心,不同流俗……
当然,语言用法博大精深,以上答案仅供参考。
求助以外,病友还开始刻意的练习与积累干货,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有人为职场线上沟通出谋划策,帮助大家摆脱「好滴」加「~」、「?」的怪圈;
有人为朋友圈配文出谋划策,总结了「好好说话式」朋友圈方法论;
有人带着病友进行刻意练习,激活自行组织语言的能力……
小学毕业十几年了,我再次置身语文课堂,听老师讲解各类成语释义与作文用词,这感觉有些魔幻,有些微妙,也有些令人唏嘘。
不可否认的是,表情包和流行语在互联网语境的表达中依然非常的重要,一昧的抵制和反对只会让人的表达显得生硬,作用并不积极。
年轻人们开始「语言复健」,只因不愿丢弃自如使用语言的能力。
病因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我分析过无数个互联网流行梗的破圈原理,今天就反其道而行之,来分析分析大家被「梗」住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患上了文字失语症?
01媒介变迁
从图文到视频,甚至VR交互,媒介变迁在梗文化的使用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追求更沉浸的体验,与效率更高的快乐。
所有的信息都被碎片化与感官化,深度的阅读变得更困难。
图片与视频的表达,让人们的不再有时间去感受与输入更深刻的词句,自然而然地去选择效率更高的表达如YYDS。
与此同时,各大媒体也不得不使用更流行更简短的语录去引人注目,短视频领域也开始不断对「梗文化」进行二创。
久而久之,便逐渐替代主流表达,引发了大规模的失语现象。
这种感觉就像习惯电脑打字以后的提笔忘字,成为了这个时代进阶性的社会病。
02梗的社交性质
文字的失语,更多时候是在社交中被动发生的。
人们在分析「梗文化」时,总喜欢将其称作「社交货币」。
《疯传》中对社交货币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买到商品或者服务一样,使用它可以获得家人、朋友、同事更多的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在梗文化中,「社交货币」的性质更多体现在其所创造的话题中。
所有的交流都是必须要有话题进行支撑,否则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比如年年流行的知名“烂梗”——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
奶茶梗包含了极大的信息量与话题,这也正是烂梗也能火的原因。
诸如YYDS(永远的神)、SRDS(虽然但是)、绝绝子,也是如此。
不理解,就看不懂大家说话,无法快速找到共鸣,也无法参与话题。
为了合群,只能被动地去学习与使用。
03用户使用习惯
从使用习惯的角度来说,用户需要能够最快速表达内心的途径,具体表现为——转发。
信息如潮的现下,从热梗到表情包,从影视作品截图到他人文案,所有可见的表达都可以被借用。
表达开始变得简单了起来,多数人的语言输出全靠转发,配上无数个“哈哈哈哈哈”、“我本人”……
我们习惯了去用别人的眼睛观察世界,用流行的文化规范自身。
可如果一直说别人的话,慢慢就会失去表达自我的能力,失语在所难免。
写在最后
我不讨厌表情包和梗,相反,我非常喜欢研究各种有意思的表情包和梗。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梗也可以给线上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帮助我们更快速的表达屏幕背后的情感与温度,是非常棒的工具。
文字复健的兴起自然不是为了抨击这样的便利。
提出这一点,只是为了提醒各位冲浪er:当轻而易举变成习惯,背后必有其代价。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写道:“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语言是我们思考世界的工具,是值得钻研与品味的,而「文字失语」正在慢慢地杀死我们的表达欲。
不要失去活用语言的能力,才是文字复健的意义。
可以「重要的话说三遍」,更可以「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可以「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更可以「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
可以「明明能靠脸吃饭,偏要靠才华」,更可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才智」……
看,我们明明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嘛!
那么,祝各位都能开心用梗,也能好好说话。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