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只卖两小时,年收入超1500万!“白菜价”的临期食品太赚钱了!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电商报(ID:kandianshang),作者:电商君,授权海外服务器转载发布。

年入1500万,

90后小伙发现临期食品新商机!

电商让实体店纷纷倒闭?那是你没有抓住电商给社会带来的新商机!

电商报此前就报道过,南京一位90后的青年,开了5家卖临期食品的实体店,他一天只卖两个小时,店里每天人山人海。一个月下来,5家店的收入为150万,一年收入超过1500万!

说到临期食品的新商机前,我们先来了解两个问题。

其一,什么是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顾名思义,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

因为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国家针对不同保质期的食品也划分了5个等级。

一、保质期为1年或1年以上的,在保质期期满之日前30天,为临期食品;

二、保质期为半年到1年的,在保质期期满之日前20天,为临期食品;

三、保质期为30天到半年的,在保质期期满之日前10天,为临期食品;

四、保质期为15天到30天的,在保质期期满之日前5天,为临期食品;

五、保质期为2天到15天的,在保质期期满之日前1天,为临期食品!

其二,临期食品能吃吗?

答案是肯定的:能吃!因为这些食品还在保质期内,在功能性等方面和正常食品并无二致,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吃。

而且,对于临期食品,国家不只是从概念上给它划分了五个等级,还依据食品包装上标注的贮藏条件,包括温度、光照、卫生等做了详细规定,一经发现有些商家的临期食品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将对商家进行顶格处置。

对商家而言,临期食品的安全问题是一根红线,在国家法规的制约上,他们也是不敢轻易越过这条红线的。

所以,目前消费临期食品只有一个要求:要快点吃,等到过了保质期,就不适合大快朵颐了。

正是因为食品容易过期,商家一般也会以极低的价格处理临掉期食品。

临期食品有多便宜?比如说,原价88元的16盒装的特仑苏低脂牛奶,在临期食品专卖店只要15元,不到一块钱就能喝一盒特仑苏低脂牛奶!一箱小编最爱的香菇牛肉味辛拉面,某临期专卖网店只卖20元,平时储存他们时,一整箱的价格是85.9元!

所以,对小编这样的现实吃货们而言,临期食品实在是个宝藏。

而且,正是因为每天发掘这些宝藏的人不在少数,由此形成了隐秘而庞大的临期食品消费市场。

《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就算按1%的库存流入到临期食品行业,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百亿市场”!

吃货的力量,太可怕了!

他们是临期食品消费的“主力军”

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临期食品消费的“主力军”不是中老年人,而是在很多人印象中消费起来毫无节制,花起钱来一点都不心疼的年轻人。

小张,26岁,某互联网大厂员工,周末最喜欢宅在家里,一边喝牛奶一边打王者。他习惯喝的是一款9.9元的牛奶,并不是这款牛奶的味道有多好,而是瓶身的设计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轻轻一握造型独特的瓶身,好像整个世界尽在掌握之中。

有一天,小张发现楼下超市也卖临期的同款牛奶后,毫不犹豫地抛弃正期产品,选择了临期牛奶。为什么?便宜啊!同样的价格,之前只能买一瓶,现在可以拿三瓶,两天周末在家都有牛奶喝了。

在一些高校附近的便利店,临期食品是这些店里最受欢迎的商品,没有之一。经常有大学生朋友们过来问店员,最近临期食品“上新”的速度慢了,到了新品,得第一时间通知他们!

那么,这些年轻人怎么会放心大胆地买临期食品?

你发现没有,在豆瓣等有很多临期食品讨论组,在这个讨论组里,大家早就越过了临期食品安全性问题的讨论,而是日常性分享哪些网店的临期面包最便宜,哪个社区又开了一家临期食品店等。

可以看出来,年轻人因为对临期食品有较客观的认识,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购买临期食品,正在成为他们新的消费时尚。

反而是中老年人因为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障碍,很多人到现在还认为临期食品是不能吃的东西。

今年1月,艾媒咨询发布了《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当前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年龄为26-35岁的占比47.8%,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大厂的白领爸爸妈妈,他们一到周末就带着孩子到临期食品店“打秋风”。

从本文开头列举的那个一年收入1500万临期食品专卖店的情况来看,这个店正常售卖的两个小时,正是上班族们上下班的高峰期,其它时段的销售额和这两个小时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抓住了年轻人,就抓住了临期食品这个新兴市场。

面对这些大大方方购买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我们看到了这一届年轻人的务实,以及思想观念上的与时俱进,那些还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临期食品的人,真的应该学学年轻人正确的消费观。

临期食品致富的底层逻辑

有人说了,既然临期食品这么便宜,商家是怎么做到年入1500万的?

首先,临期食品购买的量太大了。

低价多买是最常见的购物心理,比如说,一件标价10元的牛奶,很多人每次只会小心翼翼地买上一瓶,喝了一口就心疼;但是,一箱标价20元的牛奶,他们会一次性买上一箱,喝完一瓶还是觉得划算。

为什么学生群体对临期食品这么偏爱?人多啊,一个宿舍八口人呢!一百块钱买一车临期食品,可以供整个宿舍开销几天啊!

所以,很多临期食品专卖店都是化零为整,将同一批商品包装成一个单位打包卖,效果比分散卖要好得多。

其次,拿货价格极低。

别看有些东西在临期食品店的售价并不高,其实这已经是抬高了一倍拿货价以上的价格了。你想一想,对亚马逊那样的电商平台而言,有些东西并没有过期,仅仅是因为销售周期到了东西还没有卖出去就要自己花钱将所有商品销毁,所以对于临期食品而言,就算是以零成本将临期食品送人,也是划算的事。所以,很多时候,有些渠道在处理临期食品时,都是收一个象征性的价格,为了就是希望对方能长期合作,成为自己库存处理上的“清道夫”。

还有,就是上文说的,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变了,临期食品变得香了。

随着对临期食品认识的加深,越多越多的年轻群体爱上了“淘”临期食品,据阿里数据统计,每年淘宝上,都有210万人在挑选临期食品。某网站搜索“临期折扣”,综合排序第一的商铺粉丝数高达155万,好评率达到了99.4%,货架上糕点、糖果、坚果、方便面、薯片等应有尽有,因为这家店的价格比普通商品便宜了一倍以上,很多商品的月销都达到2万+以上。

想一想,一个单品的月销量就达到了2万+以上,如果将其他商品的销量都加起来,光是这一个店,一年的销售额肯定不会少。

所以,回过头来看一下,那个年轻小伙子开了5家临期食品专卖店,每天只卖2个小时,对外说自己一年的收入是1500万,可能还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没办法,中国人太爱藏富了!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